網上有很多關于拉卡拉pos機流水大了有影響嗎,詳解央行數字貨幣DCEP對金融機構的影響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拉卡拉pos機流水大了有影響嗎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yiliaobang.net)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拉卡拉pos機流水大了有影響嗎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724區塊鏈
出品 | 724 作者:三哥Joker
摘要:文章分為四部分:DCEP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對商業銀行、對央行的影響,以及數字貨幣概念股的投資機會(附概念股)。
在2020年1月10日,央行發布的“盤點央行的2019今日科技”一文中,央行表示已經基本完成數字貨幣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近三個月以來,央行數字貨幣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而2020年,DCEP是否可以成功面世也被大家所期待。筆者在之前曾用萬字長文梳理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體系(原文鏈接為:https://news.huoxing24.com/20200103161237272729.html)本文將從預測的角度,來解析DCEP會對金融機構產生的影響。
國內的金融機構可以分為非銀金融機構和銀行類金融機構。
一、DCEP對非銀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的影響
DCEP定位于替代M0(流通中的現金),首先將會對我們常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產生影響。以國內的第三方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為例。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主要業務有央行許可的支付業務、支付平臺帶來的流量而開展的金融產品銷售業務以及依托大數據信息衍生的征信業務。
1、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業務的影響(支付寶、微信)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核心業務在于支付服務。在央行的許可范圍內,三方支付機構可以持牌經營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的業務。其中核心應用場景為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提供便利支付的基礎設施;設置虛擬賬戶,以虛擬賬戶之間的交易劃轉來實現更快的交易支付,而清算交由互聯網平臺來實現。
第三方機構之所以能夠快速推廣,積累出流量優勢,在于提高了支付體驗。一是移動支付相對現金支付減少了找零、湊整等繁瑣步驟;二是支付收款界面統一方便,無需考慮跨行轉賬等細節。
根據公開信息來看,央行數字貨幣定位于替代M0,且DCEP的載體是SIM卡、APP等,在用戶端的體驗與第三方支付非常類似,且DCEP可以實現雙離線支付,具有更高的便利性,這樣一來,第三方支付的便利性優勢將不再明顯。
預計DCEP落地后,銀行卡支付、App支付(支付寶、微信)、NFC支付(手機近場通信)等支付手段將會被DCEP整合。且DCEP將直接由央行做信用背書,省去了電子支付中間的企業信用風險,安全性相對更高。
2.對第三方支付機構依托流量進行的金融產品銷售業務的影響(余額寶)
第三方支付吸引了大量支付行為并產生大量交易數據,充分利用大數據流量優勢,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了貨幣基金(余額寶)及其他資管產品(市場上各類基金)銷售入口。
以余額寶為例,在接入銷售入口之后,基金規模迅速擴大,在2018年第一季度達到1.69萬億,占當時貨幣基金市場份額的23%。
從數據來看,因享受流量紅利,接入第三方支付平臺之后資管產品的銷售規模明顯增長,也給第三方支付機構帶來了較多的中間業務收入。能否繼續依附交易平臺享受流量紅利,取決于未來DCEP用戶端是否還能接入資管產品銷售入口。
若第三方支付機構取得央行數字貨幣錢包的開發運營資格或者DCEP直接以現有的第三方APP為客戶端,則資管產品銷售業務收到的影響會相對較小,否則影響較大。
3.依托大數據信息的征信業務(芝麻信用)
支付業務帶來的流量不僅在于搭建了一個金融產品銷售平臺,也衍生出了征信和風控方面的獨特優勢。
第三方支付機構運用積累的交易數據,積極推進兩類業務。一是針對個人以及小微企業的小額信貸,并以此為基礎發行消費貸ABS(資產證券化)。二是發展第三方征信,以個人信用狀況分析為商業銀行和用戶提供風險識別服務(芝麻信用)。
DCEP落地后,受央行數字貨幣可控匿名的設計要求,交易記賬資格及數據信息被央行獲取,第三方支付機構失去數據信息后,其征信業務將受到影響。
對于C端消費者來講,DCEP和傳統電子支付的用戶體驗可能大體不變,但兩套支付體系背后采用的技術卻截然不同。傳統電子支付引入第三方作為信用中介,通過構建基于第三方的虛擬賬戶,完成支付;清算則需要通過銀行準備金賬戶與三方機構備付金賬戶。
DCEP體系中,交易支付基于“通證”體系,即“支付即結算”,只需將付款方數字錢包內的數字貨幣發送至收款方數字錢包。
二、DCEP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DCEP的雙層運營體系,是影響銀行業務的關鍵。雙層運營體系是指“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模式,央行將數字貨幣交付給商業銀行,并收取全額準備金,由商業銀行兌換給客戶,數字錢包會托管在商業銀行。
1、對銀行負債成本的影響
央行數字貨幣推廣以后,居民可能將銀行活期存款兌換成DCEP,將部分資金沉淀在數字錢包中,由于DCEP是央行的負債,而非銀行負債。DCEP的擴容會一定程度上造成“貨幣脫媒”。
而銀行為了穩定活期存款,負債端利率或有上行。負債端利率上行,疊加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資產端收益下降,銀行的凈息差會減少,進而影響銀行收入。
2、對銀行中收的影響
銀行與DCEP較為相關的中間業務主要是支付清算和托管兩個方面。
如果DCEP僅替代小額零售支付,則銀行的大額支付清算結算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據公開信息顯示,央行數字貨幣也可應用于大額支付場景。那么“一幣兩庫三中心”中的業務庫將會替代原先同業清算賬戶的功能,則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將受到影響。
DCEP的數字錢包托管在商業銀行,則銀行可以將托管數字錢包作為一項新的中間業務,通過收取托管費用或者免費來吸引客戶以開展其他業務。
三、對央行調控效率的影響
1、DCEP的“通證”記賬更為便利,可以降低監管成本。傳統體系下,追蹤一筆特定貨幣的流向,需要拆解貨幣流轉路徑上的所有賬本,監管效率較低。
DCEP的記賬模式,意味著央行登記中心記錄了數字貨幣的權屬、流水等信息,可以實時查賬,監管成本下降。
2、DCEP可追蹤資金流向,有助于央行展開貨幣調控。原有體系下,央行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需要金融機構作為傳導中介,而金融機構自身的順周期特性會使得央行的逆周期調節無法實現效果最優,導致央行調控效率變低。
央行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旨在進行逆周期調節,進行“削峰填谷”,維持經濟穩定;而金融機構出于盈利性以及風險偏好的控制,在信貸過程中呈現出順周期的特性。這兩者將會導致市場定價機制的失靈,進而使得央行的調控效率變低。
在DCEP體系下,可以有效捕捉資金流向,可對不同的資金需求方設置不同的流動性價格,從而激勵銀行在信貸結構上回歸最優狀態。
央行可以在DCEP上加載特定功能,進而控制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主體、利率、時間,實現結構性調控。
四、A股數字貨幣投資機會
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持續推進,多位負責都公開表示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將會是第一個主權數字貨幣。
DCEP推出將帶動金融IT、加密數據、支付終端及網絡信息安全等行業的產品升級和應用場景擴展,相關行業有望迎來新增長點(高偉達、宇信科技、神州信息)。
基于DCEP的雙層運行模式,商業銀行將承擔貨幣具體發行和流通服務職能,新一代銀行核心系統更新在即,金融IT行業有望受益;作為加密貨幣,還將進一步拓展加密儲存、資金追蹤等功能,數據加密企業有望承接相關業務(格爾軟件、數字認證)。
DCEP正式推出后,數字錢包、ATM、POS等終端必將迎來模塊組件更新需求,支付終端行業有望出現一個全新的大體量市場;數字貨幣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防火墻、態勢感知等網絡安防配套升級必不可少,網絡信息安全行業或將再添新應用場景(新大陸、拉卡拉)。
以上就是關于拉卡拉pos機流水大了有影響嗎,詳解央行數字貨幣DCEP對金融機構的影響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拉卡拉pos機流水大了有影響嗎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